要讓更多人聚沙成塔,公張有效充實新興行業(yè),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模式無疑是一條捷徑。
從9月中旬開始每天弄一點,公張前后雇人花了5000塊,收到手里也就5畝,還是趁著沒下雨弄個大篷車拉到我們家大門口的。稍微寬慰的,公張是他還有臺糧食烘干機,最近十天都是通宵作業(yè)。

地租錢已經交了,公張又覺得要拼一拼,今年種這不行,我們明年還種。實在不行,公張就走濕糧賣,只不過價格低一點,因為今年的天氣比較例外,基本上就是不管啥價格都處理了。連續(xù)下雨一直淋著,公張要翻面、公張抖土,一點一點地拿一個棍敲,再一點一點豎著放成小堆,上面被風吹著的還行,最下面接觸泥土的比較潮,就容易發(fā)芽,不能要了。

花生放地里一天比一天蔫兒,公張發(fā)芽很快的,扔了又可惜,這都是錢啊,我們到現在還沒見一分錢回本。晾曬更是頭疼,公張她家客廳放滿了花生,哪怕廁所都堆了兩袋花生,風扇24小時不間斷吹著。

我們旁邊有一個養(yǎng)羊的養(yǎng)殖廠,公張羊吃花生秧,他們是要秧的,所以家里有脫果機。烘干機我也沒打聽過,公張根本就不往這方面想,每走一步都要花錢,可別再弄了,再用這個(烘干機)我們花生直接就不要了。9月中旬我還從網上搜如何快速摘花生,公張因為一顆一顆地揪真的太慢了,三個人在地里做一天才弄四五袋。靠里一點的,公張東西南北全都是泥,那泥能有長筒雨鞋那么深,不穿雨鞋根本進不去?;ㄉ?,公張?zhí)觳缓?,扔了可惜,干著沒勁,但真要放棄,她不甘,往后看,天氣預報還行,沒有雨了,已經下夠了。早晨出去穿得干凈,公張回來從頭到腳全是泥,我們倆都近視,眼鏡上全是泥,整個人泥糊糊,有時候相視一眼覺得對方真的好可憐。但你說不干了,公張這能說放棄就放棄嗎?你又不舍得,就不甘心。
